随着今年夏天“高温模式”的开启,
各地气温“再创新高”,
40℃高温屡见不鲜,
“中暑”与“热射病”等词汇
再次进入大众视野。
严重的热射病
会导致多器官功能的衰竭,
一旦发生,
死亡率极高,
已然引起广泛重视。
但你们知道吗,
高温还会造成人们"心理中暑",
这也是一种疾病吗?
问
“心理中暑”是什么?
心理中暑是指在炎热的夏季,人们可能会出现情绪、认知和行为的异常,主要表现为情绪烦躁,思维紊乱,易激惹和行为失控。
高温带来的“心理中暑”已被许多研究者证实,很多实验就表明,在高温日,心理急诊科就诊率会普遍增高(包括物质使用障碍,焦虑、压力相关和躯体形态障碍,情感障碍等等)。
问
“心理中暑”到底是不是病呢?
记者采访了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睡眠障碍科副主任医师张玉。
“其实这几年一到夏天就有人说‘心理中暑’,事实上从精神科专业来说它不能算是一个疾病。它只是某些人在特定的时期有着一些特殊反应。”
问
“心理中暑”的原因是什么呢?
人的情绪与气候有密切关系。当气温超过35℃、日照超过12小时,气候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明显増强,导致情绪和认知行为的紊乱,这时,人容易情绪失控,人与人之间容易发生摩擦或争执。
除了气温变化以外,“心理中暑”还与人的睡眠时间和饮食不足有关。高温天气,人食欲普遍下降,加上睡眠质量差和出汗,会影响体内电解质代谢,从而影响大脑神经活动,让人情绪和行为出现异常。
问
出现“心理中暑”该如何处理?
充足睡眠,科学饮食。饮食上清淡为主;多喝水,出汗多时要适量补充电解质如饮用淡盐水等,不要饮用含酒精或者大量糖分的饮料;合理安排休息时间,劳逸结合,保证充足睡眠。
做好防晒,合理避暑。尽量待在凉爽的室内,保持环境通风,可通过洒水、借助自然风或电风扇、空调等方式降温,但室内外温度相差不宜过大;尽可能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或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活动。
学会自我心理调节。心烦意乱的时侯听听舒缓轻松的音乐或做些想象放松训练,闭上眼睛静坐,想想森林、蓝天、大海等令人凉爽的情景,有助于降低“心里热度”;遇到心烦,不顺心的事,要学会情绪转移“冷处理”;要和外界多交流,与家人多聊天,缓解心理压力。
另外,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负面情绪比较强,长时间感到恐惧、焦虑、不舒服,则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援助寻求专业心理帮助。
最近一段时间,在市区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小赵总感觉心烦气躁,常为一点儿小事便大动肝火,连每天的工作都无法安心完成,她咨询了位医生朋友,医生告诉她,她这是“心理中暑”了。
原因
都是天气炎热惹的祸
小赵告诉记者,她以前的心态挺平和的,可最近一段时间不仅常感到心烦气躁,而且容易情绪低落,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。情绪上的反常不仅让她食欲变差,睡眠质量降低,而且还影响到了她的工作,每天的工作任务她总是很难静下心来完成,加班也就成了家常便饭的事。一位医生朋友告诉小赵,她这些反常的行为是“心理中暑”在作怪。
“心理中暑”是什么?和“生理中暑”有什么区别吗?记者就此咨询了市康复医院心理医生陈丽萍。
据陈丽萍介绍,“心理中暑”和天气炎热有关。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,一般来说,低温环境有利于人的精神稳定,一旦温度上升的幅度增大后人的精神、情绪就会产生波动。特别是高温天气,人不仅身体上可能出现不适感,情绪上也有可能出现烦躁、易怒、记忆力下降等情况,这就是由于“心理中暑”了。
据统计,约有16%的人在夏季会出现“心理中暑”症状,尤其当气温超过35℃、日照超过12小时、湿度高于80%时,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,生理中暑和“心理中暑”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。
影响
会使身体某些疾病加重
“由于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、互相作用的,因此‘心理中暑’不但使人情绪焦躁、心境低落,而且还会导致其生理也反常,比如睡不着或嗜睡、食欲不振、恶心等。”陈丽萍称,情绪焦躁能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,因此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应,有的人甚至伴有头胀、胸闷、心跳加速等症状。
此外,对于有某些疾病的患者来说,心理“中了暑”常会使病情加重。比如,夏季多发心肌衰竭,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一些冠心病等心肌损害者、高血压病患者、肺心病患者,在夏季出现心情烦躁、情绪波动,加重了病情,引发了危险。
防治
心烦气燥时试试深呼吸
要防治“心理中暑”,陈丽萍给出以下几点建议:首先,要规律作息,保证充分的休息;其次,要注意饮食调整,及时补水,多吃些新鲜蔬果;炎热时减少外出,注意室内通风,保持身心“凉快”;此外,学会心理调节也很重要。俗话说:“心静自然凉”,在心烦意乱时可以听一段空灵的轻音乐,遇到烦心事可向亲友倾诉,把怨气及时排解掉。
此外,医生还提供了两个小技巧,在心烦气躁时, 您可以试试:一是在烦躁的时候试试深呼吸,其具体做法为自然放松肩膀,用鼻子深吸一口气使腹部膨胀肚皮鼓出,气吸到最饱满时,屏住气息4秒,再缓慢地用鼻子吐气,肚皮放松,使腹部凹下去,吐气时宜慢且长而且不要中断;二是生气时默数10个数,从10数到1。这是因为心理学认为情绪只存在6秒钟,只要捱过前6秒,到第7秒、第8秒时,情绪顶点就过去了。
哪些人心理容易“中暑”
1、夏天里,挤车的、开车的容易诱发“车脾气”,挤车的看同车人“不顺眼”,容易发火,开车的看别人开车“不顺眼”,容易斗车。出现这种情况,要通过适当的自我心理调节,学会转移注意力。
2、工作、家庭压力大,加上温度高,人一回到家里就容易“找事”,被家人的一句话、一个动作“点火就着”,遇到这种情况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沟通。
3、办公室的白领,夏天容易出现“情感障碍”,常见表现就是温度越高,对工作越来越烦,整天疲惫、头疼、思维混乱、经常郁闷、遇事急躁、爱忘事,出现这种情况,适当的发泄能有效解除压力。
本文由唯一心理发布,不代表唯一心理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www.itfw5.com/a/5965.html